林宏星

台語老歌月夜愁當時之時代背景

台語老歌月夜愁當時之時代背景
從月夜愁到情人再見 (2003.05.24) 照片說故事 ■ 日治時期台灣的三線路       一、月夜愁的歌詞涵義<月夜愁>

作曲鄧雨賢

作詞周添旺。

1933年出品。

月色照在三線路

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未來

心內真可疑

想昧出彼個人

啊!

怨嘆月暝。

更深無伴獨相思

秋蟬哀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

加添阮傷悲

心頭酸目屎滴

啊!

無聊月暝。

敢是註定緣份

所愛的伊

因和乎阮放昧離

夢中來相見

斷腸詩唱昧止

啊!

憂愁月暝。

第一句歌詞「月色照在三線路」

三線路指的是當時新建的道路

中間是快車道

兩側是慢車道

在路樹及安全島的區隔下

馬路即成了三線的道路。

像高雄火車站前面的中山路

當時就叫「三線路」

三線路在當時是很新鮮的。

原因是滿清時代台灣的路很狹

日本人來了之後在各大城市開闢幾條寬廣的馬路

中間快車道

兩旁慢車道

總共三線

所以叫三線路。

當時三線路的情景和現在全然不同

當時沒有摩托車

沒有自用汽車

只有少數的客運車、貨運車

顯得路寬車稀;很久才有行人走過

很久才有腳踏車經過。

在那種情境

透過分隔島的椰子樹

遙望夜空的明月

也是詩情畫意。

月夜愁於一九三三年「古倫美亞」灌錄唱片發行

作詞者周添旺年二十四歲

正值「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

而這一首歌曲可是他在台語流行歌壇獲得不朽地位的地一首歌曲。

在三十年代的台北

人少車稀

幽靜的三線路常是情人相約散步的好地方

尤其在月光下更是羅曼蒂克

這樣羅曼蒂克的氣氛

在傷心人眼裡來看更是點滴在心頭。

年少易感的周添旺以「怨嘆月暝」、「無聊月暝」和「憂愁月暝」層層對月興愁

表達失戀人無聊的心情。

當時「皇民化運動」緊鑼密鼓聲中

日本人竟將「月夜愁」歌詞改為「軍夫之妻」

作為強徵台灣同胞當軍夫

去作無報酬勞動宣傳的「時局歌曲」

那種無奈的心酸

實是歷史悲劇的插曲。

六0年代

鄧麗君所主唱的「情人再見」

用的就是月夜愁的旋律

不過實在比不上台語詞的韻味。

註:情人再見歌詞如下作詞:莊奴 作曲:鄧雨賢相見已晚

又要分手

痴痴相望

默默無言。

何時能見?不知那一年

不知那一月

不知那一天

啊!

情人再見。

相見時短

離別時長

無限傷心

無限心酸。

何時能見?只怕海已枯

只怕石已爛

只怕人已變

啊!

情人再見。

如今相見

又要分手

無限傷心

無限苦痛。

何時能見?我倆情不變

我倆意不變

我倆心不變

啊!

情人再見!

二、台灣歌謠的奇才:周添旺周添旺先生

明治四十三年(西元1910年)出生於台北萬華

父親是中醫師;周添旺從小就對漢文很有興趣

也因此奠立了他往後在創作台灣歌謠時的漢學基礎。

在周添旺二十四歲時

便展露了他作詞方面的才華

寫下他的第一首歌「月夜愁」

這首歌也是他和鄧雨賢的第一次合作

沒想到推出之後立刻熱賣

不但迅速打響了周添旺在台灣歌謠界的知名度

也讓周添旺成為古倫美亞公司的專屬作詞者。

「說到作詞

我先生的漢學基礎非常深厚

所以他寫歌詞時

非常重視歌詞的韻腳

但是他並不是天才型的創作者

他的作品沒有一兩天完成的

往往都是靠靈感作詞

有時候坐在公車上或走在路上

常常因為口中唸唸有詞

而被人家看成神經病

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喃喃自語中

唸出一句很棒的歌詞

他的歌詞也就是這樣一句一句慢慢唸出來的……。

」周添旺的夫人愛愛女士(本名周簡月娥

日治時期之紅歌手)如此說。

在作詞之外

周添旺偶爾也會自己作曲

據愛愛女士表示

周添旺第一首自己作詞作曲的歌

正是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的「河邊春夢」。

「河邊春夢」是一首既含蓄又情意綿綿的歌曲

而其創作背景也充滿了浪漫情調

憶及當年周添旺寫這首歌的動機

愛愛表示

以前周添旺和她是古倫美亞唱片的同事

當時她家住在新莊

周添旺常常在禮拜天到新莊去找她

然後兩人就一起到新莊的淡水河邊散步

看著悠悠的淡水河

周添旺便有感而發地寫了這首歌曲

希望透過歌詞來向愛愛表達心中的愛慕之意……。

在寫「河邊春夢」的同一年

周添旺又正式接下了古倫美亞唱片文藝部主任的工作

負責推動古倫美亞的唱片業務

包括「望春風」、「滿面春風」、「春宵吟」、「雨夜花」、「碎心吟」等歌謠作品

都是在他的催促之下完成的。

和同時期許多的歌謠作家一樣

在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的時候

周添旺也避不了被日本人要求寫軍歌的命運

但是周添旺卻以自己從未當過兵而加以拒絕

於是日本人只好選擇當時相當流行的「雨夜花」

請日本的作曲家將這首原屬於三拍的哀怨曲調

改編成四拍的雄壯日本軍隊進行曲

再套上自己編的歌詞

於是周添旺的「雨夜花」就變成了日本人的軍歌。

三、周添旺先生簡歷  1910年生於臺北。

  六歲即學習漢文

頗有詩詞造詣。

  1933年進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寫出《月夜愁》時

他才二十四歲。

  隔年升任文藝部主任

繼有《雨夜花》、《碎心戀》、《河邊春夢》等憾動人心的作品

奠定他在臺灣歌謠界的地位。

其中與鄧雨賢與周添旺合作有雨夜花、月夜愁、春宵吟、單思調。

.  二次大戰結束後

曾與楊三郎先生合寫《異鄉夜月》、《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等名曲

每一首都獲得極高的讚譽。

在台灣歌謠史上

周添旺可以說是一棵長青樹

從民國二十年代開始寫歌

畢生投效臺語歌壇

一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還依然創作不輟

其量質兼優

堪稱歌謠界難得的奇才。

周添旺病逝於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四月二十一日

享年七十九歲

歸葬臺北縣八里鄉

在他的墓碑上刻著的

正是他生前四首得意之作:「雨夜花」、「月夜愁」、「河邊春夢」和「秋風夜雨」。

  註:月夜嘆歌詞周添旺作詞 李秋霖作曲 1937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dgftreysrfhgh 的頭像
    sdgftreysrfhgh

    猜猜我是誰?

    sdgftreysrfh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