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資政
李國鼎先生為何被台灣科技產業界尊稱為台灣的「科技之父」?
李國鼎先生為何被台灣科技產業界尊稱為台灣的「科技之父」?李國鼎先生為何被台灣科技產業界尊稱為台灣的「科技之父」?李國鼎先生為何被台灣科技產業界尊稱為台灣的「科技之父」?
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昨天不幸病逝。
李資政是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主要領航員之一
也是財經政策的重要掌舵者
尤其推動科技發展不遺餘力
成績卓越
貢獻良多
因而被稱為「台灣科技之父」
實至名歸。
民國69年底開始營運的新竹科學園區
代表台灣科技發展的萌芽
不僅標記著台灣科技產業艱辛耕耘的里程碑
也是帶領台灣迎向工業革命浪潮、破浪前進的領航旗艦。
當時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李國鼎
也是應用科技小組召集人
負責推動科學園區計畫;他先凝聚各界共識
訂定「科學工業實驗園區設置管理條例」
完成立法
成為政府繼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經濟全面發展之後
進而推動技術密集工業的另一個政策方針
指引我國產業競爭力由生產因素導向跨入投資導向和創新導向階段。
多年來
新竹科學園區昔日遍地黃土飛揚的荒原景象
已被宏偉廠辦大樓的蓬勃生機所取代
有「東方矽谷」之稱。
由於竹科幾近飽和、廠商需求甚殷
政府只得增設台南科學園區。
李國鼎在20多年前就預知科技發展的無窮潛力
並排除重重困難
讓竹科在新竹東南方設立
這種高瞻遠矚的眼光與魄力
贏得海內外的稱讚。
其實
睿智的領導者、政策的制定者
應有能力從遙遠經濟體中那隻蝴蝶翅膀的振動
看出另一經濟體即將出現的大變化;李國鼎的構想脫胎於俗稱「矽谷」的美國加州聖塔克拉那園區
加上他參與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
洞悉矽谷由世界一流研究機構培育優秀人才和尖端技術
衍生無數高科技公司
成為全球半導體和電子工業的核心。
他認為
矽谷的成功經驗值得台灣效法
即極力培育人才、設立研究機構和寬籌資金
以期提升台灣科技水準、奠定良好基礎。
如此經由模仿、移植而建立自己的發展模式
是世界各國開發技術、創新突破的不二法門
台灣當然也無例外。
李國鼎深深體會科技發展必須脫離既有窠臼、引進新思維及新知識
並且適時鼓動風潮
即利用各種機會灌輸「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觀念
甚至推介財星民國63年6月號的「舉世無匹的加州聖塔克拉那園區」長文
委由本報譯刊連載
將矽谷成功經驗廣為散布;本報也將這些譯文編印成小冊子
贈送各界參考。
當年是威權時代
李先生推廣新知
尚且如此用心;現在是民主社會
行政部門廣開言路
多方溝通
更加重要。
科技發展固然重要
人文素養更不可輕忽
即使是舉世科學研究、科技研發最頂尖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也以重視人文教育自豪
因為缺乏人文
創意就不易扎根;科技發展達到某一階段
如果社會建設未能相對提升到一定層次
則科技發展終將受到局限
難以突破。
李國鼎致力科技發展
也格外重視人文環境的改善。
他認為
經濟發展應與倫理建設並重
因而倡立第六倫
藉以推動國家現代化。
所謂第六倫
是在傳統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外
加上群己關係
也就是個人與社會大眾的關係。
近幾年來
科技產業一枝獨秀
形成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所說的「贏者圈」現象
需要第六倫的協調與平衡。
李國鼎在民國70年代就大肆鼓吹的第六倫觀念
至今歷久彌新
更顯示他的真知灼見。
除了大力推動科技發展
他在經濟部長任內建立加工出口區制度、在財政部長任內從事賦稅改革
對台灣經濟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加工區採退稅、免稅等優惠
吸引廠商投資
造就就業機會
為台灣賺進大量外匯;這種引進外資、激勵出口的成功模式
為早期的台灣經濟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
行政院通過特設賦稅改革委員會
李先生聘請旅美學人劉大中擔任主任委員
一方面大力整頓稅務行政
建立財稅資料中心
利用電腦等設備查緝逃漏稅;另一方面
提高稅賦中的所得稅比重
為改善軍公教人員待遇及籌措九年國民教育提供財源
也使我國租稅行政逐漸邁入新的紀元
至今仍有相當影響力。
由此可見
決策者大開大闔、開創新猷
何等重要。
新政府整頓金融、全力掃除黑金
務必持之以恆;至於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綠色矽島」等計畫
應有具體可行的方案
並予落實
才能建立可大、可久、可遠的基業。
當台灣科技蓬勃發展、硬體產值名列全球第四之際
「科技之父」李國鼎離大家而去
不止是科技界的損失
也使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欠缺一位啟蒙和領航者
但是他全力奉獻的精神
將永遠留在大家的腦海。
參考資料
網路
簡單說李國鼎跟孫運璿開始推動發展電子產業台灣原本是沒有電子產業的是這兩人披荊斬棘
破除萬難開始推動台灣才有今天科技島的榮耀
李國鼎心得,李國鼎故居,李國鼎醫師,李國鼎貢獻,孫運璿
留言列表